公司新闻

海默官方发布的最新动态或消息,为您提供关于海默科技的第一手资讯。

海默科技切开北美非常规油气大蛋糕

发布时间:2012-11-16 浏览量:650

    中国证券报记者·汪(王君)

就在国内页岩气第二轮招标开标后的第二天,海默科技的一则公告再次为非常规油气开发市场注入一支兴奋剂:公司拟以2750万美元受让美国Carrizo Oil & Gas Inc.公司(以下简称“Carrizo”)拥有的Niobrara页岩油气开发项目14.2857%的权益。海默科技由此成为介入美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第一家中国民营上市公司。

    作为首位“吃螃蟹者”,海默科技“第一步”的迈出可谓神速。据了解,双方第一次接触始于今年5月底Carrizo访华,6月中下旬海默科技首次赴美考察项目。考察,评估,谈判,拉锯——不到半年时间,双方即达成一致,成为合作伙伴。而在Carrizo此次选择牵手的合作对象中,海默科技是唯一的中国企业,另外的合作方则为印度的两家国有石油公司。

    “我们判断,石油行业未来有三个发展方向:页岩油气、油砂和深水。公司因此选择将页岩油气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美国成功开发页岩油气的经验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其成为全球较大产油国和油气贸易市场的潜力更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希望借这个项目打入北美市场,为公司下一步的战略性发展奠定基础。”海默科技董事长兼总裁窦剑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道出了收购该页岩油项目的初衷。

万事俱备还需“择机而入”

    窦剑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进入美国非常规油气市场的外部条件较好,这一方面与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银根紧张有关。“金融危机前,石油公司买下一个区块,完成前期勘探和储量评估后即可抵押融资或上市。但现在,只有已开发并且在产的储量才能用来抵押。很多美国能源公司缺钱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现金较为充裕的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自然成为他们首选的合作对象。”

    另一方面,民企身份也为顺利收购创造了外部优势。“美国实行市场化经济,其本身是欢迎外国公司投资的。而民营企业的行为更加市场化、商业化,较有说服力,可以避免国企的国有化身份可能给对方带来的疑虑。从国内政策角度而言,也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他说道。

    不过,有利的外部条件还需内因配合。用窦剑文的话来说,民企要成功走出去,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前期需细致、审慎的考量,“开仗”时还得瞄准合适时机。

    “我们首先对项目进行了风险判断和技术评估。此次收购的Niobrara页岩油区块,是美国页岩油的四大主力产区之一,美国主流的石油公司包括切萨皮克、康菲以及EOG和Noble等均在该地区进行油气勘探开发作业,地质资源是充分落实的。另外,中海油、中石化等中国油企此前也在该地区获准购买油气资产,因此地质风险和政治风险很低。”他称。

    “另外,我们并不担任作业者,作业方仍然是Carrizo。这家公司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参与了美国几乎所有主要的页岩油气区块的勘探开发,迄今已成功完成900多口水平井的钻探,其钻井成功率和作业效率等指标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是一家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方面经验十分丰富的公司。”他补充道。

    “去之前就心里有底,现场考察后,更加坚定了我们对这个项目的信心。”公司另一名项目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项目组一行在现场看到了在钻探中、完井中以及生产中的油井,印象十分深刻,“当地开发页岩油气的自然条件非常好,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道路平坦,地下水丰富。此外,井场非常平整,钻机在各个井之间一天内就可以完成搬家,这将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成本,对于非常规油气的开发至关重要。”

    收购油气项目的时机也很关键。窦剑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若在风险勘探期即一口井都没打的时候介入,代价低但风险太大;而若在油田开发接近完成时介入,成本又太高,几乎无利可图。而海默科技收购的这个项目恰处于两者之间——已成功打了27口井,这些井在区块内是均匀分布的,证明各个位置上都有油,而且初始产量很高。据估算,该区块未来总共将形成400多口油井。“可以说,项目前期的风险勘探、评价以及试采等工作对方都已经完成了,即将进入规模开发阶段,这个时候进入使我们既可以规避风险又能享受到早期开发的较低价格和未来的开发潜力。”他称。

    窦剑文还指出,公司此次收购的是页岩油而非页岩气项目,也顺应了美国当前的非常规油气开发现状。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美国天然气价格很低,很多页岩气项目目前并不赚钱。而现阶段的高油价使得页岩油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强,因此许多美国油公司都在变卖气资产而选择购入油资产。“其实,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技术和生产工艺几乎完全一样,判断标准只是看区块储量里哪种资源更多,比如我们购买的这个项目,可采储量中约73%为页岩油,剩余的为液态天然气和页岩气。”他解释道。

民企出海必须“知己知彼”

    “不过没想到,刚开始谈判时,对方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要价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回想起项目的谈判过程,窦剑文依然记忆犹新。

    “一开始,对方的谈判代表就给我列了个单子:从中海油到中石化再到最近的交易,成交价格都是一路往上走。然后,对方画了个空,让我们来填。”窦剑文回忆道,“我一看,按照这样的价格,我们最多不吃亏,根本没有便宜可占。”

    怎么办?只有绕开。“先不谈价格,而是把决定价格和估值的关键要素搞清楚,否则谈出来的价格也没法向公司、投资者和监管层交代。”他坦陈。

    一般而言,决定油气区块估值的要素主要有三个:一是每口井的最终可采储量;二是建井成本即钻完井成本;三是整个区块最终能达到的井数。若以上三点能够达成一致,价格也就基本明确了,最终价格则取决于双方对收益率的预期。

    “就实际情况而言,这些区块的价格也的确是在往上走的。但这么一来,我们就将谈判重心从直接谈价格扭转到对三个参数的估值和谈判上来,这符合行业惯例,对方也无法拒绝,就把我们摆在了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上。”窦剑文说道。

    而这个过程也恰恰成为双方谈判博弈最久的阶段。参与了该项目谈判的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此过程中双方出现过很多分歧,海默科技和Carrizo都很坚持各自的判断和依据,但双方始终本着最大的合作诚意,在财务顾问和律师团队的协助下,形成了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条款。最终,Carrizo选择了牵手海默科技。

    “其实,Carrizo一开始选择了5家公司进行谈判,最终选择海默,也是双方相互‘看对了眼’吧。”窦剑文认为,Carrizo选择海默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因为公司国际化运作时间很长,拥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团队,双方的理念、企业文化较契合,沟通起来很顺畅,也投缘;二是公司拥有多相流量计等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海默”是国际能源服务工业领域知名的品牌,也是壳牌等大牌国际石油公司认可的企业;三是因为海默是上市公司,运作较为透明、规范,也让对方放心。

    对于民营企业如何顺利“出海”,窦剑文总结了三点经验:首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贸然进入会有很大风险。而要了解对方,既可以亲自深入第一线,也可以动用当地的资源力量和顾问团队;其次,要按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办事,遵守行规,做“专业的游戏者”;最后,要有具有国际视野、对国外市场和文化比较了解的团队。

    “总之,民营企业国际化千万不能盲目,要真的有这个需要而且有这个能力。这和找对象一样,看对眼、沟通有默契很重要。”他笑称。

非常规开发可“曲线救国”

    对于海默科技参与国内页岩气第二轮招标的可能性,业内预期已久。然而,10月25日的开标会上并未出现海默的身影。相反,公司却在第二天披露了收购美国页岩油项目的公告。为何选择先在“墙外开花”?在窦剑文看来,中、美两国在非常规油气开发领域尚存很大差距,先“留洋”,或许是公司“曲线救国”的一种路径。

    “美国的页岩气开发、生产已相当成熟和产业化。”据窦剑文介绍,美国页岩油气的压裂作业一般是由12辆大型压裂车组成一个压裂机组,就像美式橄榄球开球一样,会聚在一个井场周围集中施压,一般3至5天就完成一口井的压裂,然后立即转移到下一个井场进行作业。“这个时候真是‘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你会发现,他们在现场的作业真的非常高效。”他感叹道。

    油气开采出之后,出路也很顺畅。窦剑文回忆起在美国现场看到的情景:产出的气直接进网,并有两个计量器,一个用于政府计税,一个用于贸易交接计量;产出的油委托给第三方,第三方的油罐车会来装油,也安装两个计量器,不会多也不会少;油井的维护也承包给第三方,一口井每月大约几千美元。

    “可以说,美国的油气产业链已非常健全和完善,价格公开透明,市场进入门槛也较低,只要有人才、资金和合适的机会,就可以进入。所以我们觉得,目前探路美国的非常规油气市场,风险较低,有利可图,还能以此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和开发管理经验。”他称。

    反观中国,窦剑文认为,国内的非常规油气开发尚处早期阶段,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利条件:一是美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埋藏浅,通常在几百至两三千米之间,而中国的多在两千至五千米,最深可达八千米;二是美国页岩层的岩石脆性较高、易压裂,而中国很多页岩层的岩性尚不明朗,压裂后的增产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三是美国的页岩油气主要产地的地势平坦,道路条件好,地下水资源丰富,便于钻完井设备搬迁和钻井及压裂作业的实施,而中国许多页岩气资源丰富地区要么缺水,要么是山区;四是美国已建成40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网,天然气的运销十分便捷;而在中国,目前只建成了4万公里的骨干网络,而一些人建议的小型移动LNG装置并不适合于未来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

    “做个比较吧,我们现在也在国内西部陆上油田从事水平井和定向井的钻探,因为地质条件、风险控制等原因,完成一口大型水平井差不多要半年时间。而Carrizo在美国,由于其技术先进、当地地质条件又好,2周就可以完钻,3至5天完成压裂,加上安装油井设施和地面生产设施的时间,差不多一个月内就可以实现投产。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很大差距啊。”公司一位技术人员感叹。

    “所以我们认为,国内页岩气产业要实现商业化开发,很多条件还不具备,不能太着急,还是要打好基础,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否则贸然介入,尤其对民企而言,可能会欲速则不达。”窦剑文总结道。

    对于美国这个页岩油项目,窦剑文可谓信心满怀:“项目投产后会给公司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而且公司借此成为油田业主了,这对现有设备、服务进入美国市场很有帮助。此外,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一方面能为公司未来更深入地介入北美非常规油气业务奠定很好的基础和口碑,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管理运作等方面的绝佳学习机会。”

    至于国内的页岩气开发,海默并没有放弃。窦剑文表示,公司眼下正在为美国页岩油项目招兵买马,组建团队,参与项目的合作开发。“未来这个团队回国,那就值钱了。我们现在就是在美国留学,学成归来后,将会积极参与国内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同时也会为其他勘探开发项目提供相关技术、产品特别是作业管理服务。海默将成为未来中国非常规油气开发行业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要技术 更需懂管理

    页岩气开发已成为国内许多企业、投资人士热议的话题,如何实现商业化、大规模开采是讨论的聚焦点。许多观点认为,缺乏核心技术是当前制约我国页岩气开发的最大桎梏所在。寻找适合中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成为有志于参与页岩气开发的企业的目标和方向。

    美国页岩气开发已实现商业化,相关技术也较为成熟,因此,已有不少中国企业正在北美市场寻觅拥有页岩气开发技术的公司,试图通过合作或收购等方式,将技术引入中国,为我所用。就在中国民营企业海默科技公告拟收购美国Niobrara区块的一个页岩油项目并与美国一家有着成熟页岩气勘探开发经验的上市公司Carrizo合作后,即有外国媒体评论道,这是一起以“Technology Transfer(技术转移)”为目的的收购,即该中国公司意在通过与美国公司的合作,获取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

    然而,海默的目的并不仅限于此。据海默科技董事长兼总裁窦剑文介绍,公司此番合作,不仅为了技术,更是为了学习对方先进的商业开发业务模式和运作管理经验。

    “其实,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技术是现成的,许多外国油服公司都已掌握,并在中国开始作业。但有了技术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实现商业化的成功开发。商业化运作还取决于石油公司的管理技术和业务模式,而这只能靠中国公司自己去学、去积累。”他称。

    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油服公司和石油公司实则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石油公司充当协调者和管理者,设计、制定整个油田的开发方案,选择合适的油服公司,并在关键时刻如勘探遇到某些棘手问题时,依据经验判断,作出正确决策;油服公司则是操作者和实施者,根据石油公司提供的开发方案,通过其掌握的具体勘探开发技术,按照石油公司的指令作业。

    举例来说,当钻井遇到断层的时候,需要决定是否继续钻以及往哪个方向钻,这时,油服公司就需要石油公司作出决策。石油公司的相关技术人员会根据随钻资料、三维地震资料等数据,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决定如何继续作业。

    又比如,在进行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时,压裂段数的多少也决定了产量的大小。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段数是几段?用水量、加砂量是多少?这都需要石油公司通过不断试错,积累经验,才能最终形成工厂化、流程化的作业。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成本比常规油气要高,要实现经济效益,就必须从运营效率上下工夫。同样的技术,不同的开采方案,其成本和效率也不同,这就考验石油公司的经验和管理。

    由此可见,页岩气开发若要实现商业化,光有技术还不行。一些有志于参与国内页岩气开发的企业尤其是非油企,若仅寄希望于花钱买技术就能一劳永逸,恐怕并不实际。在储备、研发技术的同时,也需要学习、掌握页岩气开发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经验,成为页岩气开发的真正行家里手。

转自2012年11月13日《中国证券报》